廉政谈话作为警示教育的重要抓手,是一道“苦味良药”,但有个别党员干部却认为是“小题大做”,甚至提出廉政谈话“意思意思”就行了。
家发镇创建办肖某因接受服务对象宴请并饮酒,又到KTV唱歌娱乐,受到党内警告处分。日前,镇纪委对其开展了廉政提醒,肖某为此“牢骚满腹”。据了解,肖某绝非个案,少数镇村干部对日常监督中的“咬耳扯袖”依然存在抵触情绪。为此,镇纪委高度重视,对症下药,开展专项整治。一是对有错误思想苗头的镇村干部开展严肃的批评教育,经常性对镇村干部开展“一对一”“面对面”的廉政谈话。二是进行自查,坚决纠正谈话中只讲“大道理”,套话空话多、触及问题少、实质建议少,点问题“蜻蜓点水、隔靴搔痒”等现象。每次谈话前,镇纪委都结合近期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、干部个人性格特点等因素,制定针对性谈话方案,真心实意帮对方找问题、提建议、寻对策,注重实效、不走形式。
上述新举措推出后,效果明显。今年1-6月镇纪委共约谈镇村干部25人次。在日常工作中的小错误小失误有人及时提醒,疑难问题有人及时解答,让镇村干部切实感受到廉政谈话力度与温度。
“廉政谈话是一项严肃的工作,不论是被谈话人还是谈话人,绝不能有走过场的想法,必须严字当头、实字打底。今后我们将经常性开展严肃认真的廉政谈话,及时‘红脸出汗、咬耳扯袖’,助推镇村干部走稳走好清廉之路,进一步夯实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。”家发镇纪委负责人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