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国家文物局印发《“十四五”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》。这是国家文物局首次针对石窟寺保护工作编制五年规划,对“十四五”时期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全面规划部署,明确了保护利用的总体要求、主要任务、保障措施。
石窟寺是集建筑、雕塑、绘画、书法等艺术于一体的文化遗产,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经历7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,我国石窟寺考古与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。石窟寺保护理念逐渐成熟,形成“重视前期试验研究,多学科成果支撑,科学研究贯彻保护工作全过程,动态化设计和实施”的工作方式,不断探索危岩体加固、水害治理、本体修复等保护技术,实施了莫高窟、云冈石窟、龙门石窟、大足石刻等一批重要石窟寺保护工程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国家加大对石窟寺的保护力度,有效改善了石窟寺保存状况,莫高窟、云冈石窟、龙门石窟等世界遗产成为展现中华文明特质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。
但由于历史欠账多、基础薄弱,当前石窟寺保护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。诸如,中小石窟寺保护滞后;盗窃盗割石窟寺文物的犯罪活动、石窟寺造像违规妆彩重塑等问题时有发生;保护修复关键技术尚未突破;部分石窟寺过度强调旅游开发……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,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,事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,事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,事关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。
守护珍贵文物,需要科技支撑和人才队伍保障。要加强石窟寺保护修复技术和工艺的传承与创新,激发石窟寺基础研究创新活力,扩充石窟寺科技创新力量,推动组建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科研平台,探索建设石窟寺文物保护科技成果转化试验(示范)平台,有效提升石窟寺保护自主创新能力。加强石窟寺保护管理、安全防范、展示利用等人才的培养力度,通过教育培训、观摩研讨、挂职交流等形式,注重提高石窟寺保护利用治理能力、治理水平和职业素养。壮大石窟寺保护志愿者队伍,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石窟寺保护事业,让石窟寺这一文化瑰宝永放异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