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黄河湿地中,白天鹅在栖息。
近日,许多大雁飞抵河南省洛阳市境内的黄河湿地。 (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)
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,它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,被誉为“地球之肾”,湿地也是许多鸟类繁殖与迁徙的地方,因而又被称为“鸟类的乐园”。中国以全球4%的湿地,满足了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对湿地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等多种需求,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河流湿地是常见的一种湿地,中国的大江大河孕育了许多河流湿地。近日,在河南、山西、陕西等省境内的黄河湿地中,陆续飞来了大雁、天鹅等鸟类,这些湿地已成为候鸟的重要中转地和栖息地,也体现了近年来修复黄河生态取得的成果。
黄河宁,天下平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,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源的中心之一。黄河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感情,黄河在给予我们滋养的同时,也带来了严重的灾害,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破坏了黄河的生态。将黄河治理好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,“河清海晏”的愿景是与“时和岁丰”的期待紧紧联系在一起的,为了实现这个梦想,古人曾有许多勇敢的尝试。
进入新时代以来,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,以更大力度加强黄河生态保护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表重要讲话、作出重要指示批示。他指出,沿黄河省区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,通过打好环境问题整治、深度节水控水、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,明显改善流域生态面貌。
去年,我国第一部流域保护法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》正式实施,黄河保护立法的工作也进入了快车道。去年底,黄河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。草案严格落实“重在保护、要在治理”要求,就生态保护与修复、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作出专章规定。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6月1日将正式实施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》,这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立法。
当我们在欣赏湿地中漂亮的候鸟时,应当记住保护绿水青山是一项系统工程,它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,保护绿水青山也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。(古列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