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濉溪镇大源村渔人码头,大红灯笼高高挂起,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。
新年伊始,来这个集休闲度假、旅游研学、体验渔趣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基地的游客络绎不绝。“基地对外营业后,村里人气就旺了起来。不仅能收取租金,村民的农产品在家门口也能卖个好价钱。”大源村党支部书记林晓文告诉我。
现如今,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如火如荼,渔人码头申请的正是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示范区项目,从项目招投标、建设施工,到基础设施完善、风貌管控提升,再到资金是否落到实处、干部是否认真履职,都是我们监督的重点。
我们坚持问题导向,在凝聚监督合力上下更大功夫,不断健全基层监督网络。将县委巡察组、纪检监察室、派驻纪检监察组、乡镇纪委划分为3个协作片区,通过“组组”协同监督、“室组”联动监督、“室组地”联合办案,破解了力量配备弱化、年龄结构老化、监督机制僵化的难题。
为进一步打通基层监督“最后一公里”,我们还探索出一条运用信息化手段赋能基层监督提质增效的新路子。
“我母亲和侄子都有低保,往年自己都不用交医保,为何今年未缴费名单上有他们的名字呢?”
“根据最新政策,低保人员需按照10%的标准缴纳医保费用。”
群众提问、干部答疑,这是发生在客坊乡水尾村小微权力监督群里常见的情形。像这样的监督群已覆盖全县99个村(居),群众在群里畅所欲言、村干部每日驻群值班、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巡群监督,倒逼责任落实。
打开县里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后台,彩色数据统计图格外醒目。
“村务公开8343项、民生资金公开328项、‘三资’公开528项、项目公开560项,收集群众诉求2116、办结率99%……”平台定期公开民生、乡村振兴资金、村级财务的来源去向,便于群众参与监督。
“现在每笔开支都列得清清楚楚,既让基层监督有的放矢,也让干群关系更加融洽。”去年一年,我们县检控类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0%,乡(镇)纪委自办案件同比上升13%。数据一降一升的背后,是群众满意度的提升,也是信息化助力监督下沉、融入基层治理的成果。(福建省建宁县纪委监委 || 责任编辑 周振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