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腊月,山东春冠食品生产车间夜里灯火通明,一箱箱熟制鹅肝正加紧出货,这道法国“国粹”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,让年味又多了一味。鱼子酱、伏特加、抹茶……很多原本产自域外、消费也在域外的“洋货”,如今已悄然在中国东西南北“扎根”,大量产自中国田间地头、工厂车间,被称为“中国新特产”。
这些“中国新特产”,传承数千年来中国农业开放包容、兼收并蓄的传统,丰富中国人的食谱,拓宽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的赛道。目前,我国有180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、3267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、1730个乡村特色产品,产业链带动1000多万户农民就业,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。从更长时间维度来看,土特产名单中的很多成员,当年都是“新特产”。我国古代对域外作物的引进一直持续不断,引进的作物逐渐适应中国的生存环境,形成有别于原生地的、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品种。这个过程也是相互的,全球众多人口的主粮水稻、饮品茶等,都是从中国引种。
从无到有,再到世界级规模,交流互通带来了新特产、新产业、新市场。依托强大物流体系走向世界的“中国新特产”,没有最快,只有更快,现在每隔4天,就有2吨云南蓝莓空运迪拜;鱼子酱从通关放行到端上海外餐桌,最短只需要3天。目前,全球六成鱼子酱产自中国,国际坚果市场近80%的供给来自中国。这些“中国新特产”,一头连着中国老百姓的增收,一头连着为世界提供新“食尚”。
中国为全球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空间。无论是引入品种设备还是管理技术,中国农业对外开放合作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。中外合作共赢,畅通国际循环,“中国新特产”必将走得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