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块地明明是我家祖辈传下来的,怎么登记面积少了半亩?”在竟河村部服务大厅里,村民李大爷攥着二轮土地延包承包情况登记表情绪激动。村纪检委员邓文文立即上前安抚,掏出随身携带的卷尺:“别急,我们现在就去地里重新丈量!”
自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启动,竟河村“两委”成员便以 “查、核、督” 三步法全程跟进。白天,他们跟着工作组分头入户,在核对土地台账时,总能发现细微漏洞。一次走访中,发现某户村民的户内确权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,立即联系镇农业办,通过调取原始底数,及时纠正了登记错误。
方案制定阶段,纪检委员化身 “啄木鸟”。在村民代表大会上,当讨论到特殊群体土地分配方案时,纪检委员邓文文提出:“消亡户的承包权益必须单列条款保障,否则容易引发争议。” 这一建议促使工作组重新修订方案,增设 “特殊问题处理实施细则”
截至目前,竟河村已开展 3次专项督查,梳理出土地边界模糊、登记信息不全等 6 类问题清单,推动建立 “问题发现 — 交办 — 整改 — 反馈” 闭环机制。在他们的监督下,全村 987余户农户的土地信息登记准确率从初期的 89% 提升至 99.6%。
“以前土地延包,村民总担心‘暗箱操作’,现在纪检全程盯着,每一步都公开透明,大家心里敞亮多了!” 村民小组长的感慨,道出了群众的心声。如今,在监督力量的护航下,竟河村的土地延包工作正有序推进,每一份合同、每一项登记都将经得起时间检验,为乡村振兴稳稳托住 “土地底盘”,让希望的田野焕发勃勃生机。(王恩悯)